哥本哈根,“坏消息”何时休
发布日间:2014-12-08 00:00:00


丹麦文本、“77国集团+中国内部分裂、中国公开指责欧盟不厚道、美国高调宣布不会大力资助中国减排”……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幕到现在,每天都有坏消息传出来。举步维艰的谈判变得越来越复杂且艰难。或许这次真的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每一个细微的颠簸,都显露出力量。

最新进展是,一份联合国即将公布的LC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和KP(《京度议定书》框架)的最新版本已被传出,文本由200页已经缩减到几页纸。据称这份文本将成为本周各国谈判的基础依据。一周之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只是一份强有力的政治共识,而非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这一点上中美欧不谋而合。如果这样的共识可以达成,也应是坏消息中的好消息。

表立场:发乎情,止于礼

太多的议题还没有具体讨论,很难说能在一周之内,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中国谈判代表吕学都表示。美国则公开表示:我们只对政治共识感兴趣。各个集团陈述各自立场虽然有种硝烟乍起的味道,但基本发乎情,止于礼。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是是否坚持双轨制来谈判,即严格按照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框架达成的协议进行谈判。主要影响到各自承诺将来做多少的问题,包括减排目标、资金、技术等各方面。

两大阵营互不退让的背景下,丹麦文本又引起轩然大波。在某次中国代表团的吹风会上,路透社记者打了一份文本全文放在发言人的桌上。首席谈判代表略带讽刺地说:谢谢你,原来真有这么个东西。这证实了发达国家目前正试图将《公约》空壳化,抛弃双轨制,试图构建一份新的法律文本。

同在这个媒体见面会上,苏伟指责欧盟不厚道。发达国家提出在2020年前每年拿出100亿美元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方案。“100亿美元,对于全世界来说,人均还不到2美元,在丹麦,连杯咖啡都买不起。

论分歧:半路杀出程咬金

一股火药味甚嚣尘上。129日,入夜,哥本哈根市政中心,正在融化的北极熊冰雕已露出金属骨架的锋芒……“丹麦文本影响仍在继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显示出不可调和的面孔。

就在两大阵营的对峙阶段,小岛屿集团突然跳了出来,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图瓦卢所在的小岛屿联盟和最不发达国家形成一方,要求开启新议题。这使代表发展中国家声音的中国颇为尴尬,并表示反对。如果开启新的议题,就是修改巴厘路线图,让我们把精力放在做最紧迫的事情上。中国代表说。

雪上加霜。129日下午,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一抵达哥本哈根就传递了这样几个信号美国不会把资金拨给中国不会签署《京都议定书》尽快制定出一个新的法律文本。至此,双轨制腹背受敌,能否被继续坚持彻底成为一个悬念。

12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挪威接受诺贝尔和平奖。在奥斯陆市政厅的走廊边上,绿色和平挪威的工作人员讽刺说,要对得起和平奖,奥氏气候政策还需加大努力。

明猜想:北京文本走多远

1211日,一直被大家追问的北京文本抛出。山雨欲来风满楼。

北京文本是由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即基础四国上个月在北京进行磋商时秘密讨论出来的。有评论称,北京文本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但也留有余地,愿意对发达国家作出一定退让。你也许会对这个文件有意见,但我们总的思想是尽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苏伟说。

1211日,中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于庆泰直接回应北京文本事件:归根结底,每次争论都会落在碳排放空间上。发达国家说,我已经排了就排了,即使占了你们的空间,我也不会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只想说,占了我们的空间,我们要拿回来。

重头戏在本周三的高级别会议和最后一天的结果。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愿意去妥协。而最后一刻,显然容不下,也容不得近200个国家的意见。现在,就像蚂蚁进入了充满大象的空间,弱势国家正在面临着被挤出哥本哈根谈判的危险。核心国家最后呈现给大家的与预想的可能也相差甚远。吕学都认为,按照现在的谈判进展,达成原定的协议已经没有可能。